今年以来,机器人资本运作节奏不断加快,十多家企业纷纷聚焦港股市场,渴望在资本市场中抢占发展先机,这一态势已成为行业内外热议的焦点。近期,科创板近同样热度不减,川机器人与节卡机器人两家企业接连公布上市新进展,为机器人产业的资本化浪潮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川机器人拟冲刺科创板
7 月 30 日晚,四川天链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 “川机器人”)正式公告,拟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。
公开信息显示,川机器人于7 月 25 日,与华安证券签署了辅导协议;7 月 28 日向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四川监管局首次提交了辅导备案材料;仅两天后(7 月 30 日),四川监管局便受理了该备案材料。自此,川机器人正式进入上市辅导期。
作为一家自研自产的高新技术企业,川机器人成立于2012年,2015年在新三板挂牌上市。该公司专注研发生产人形机器人、复合机器人、协作机器人、码垛机器人及机器人核心零部件,致力于机器人自动化解决方案、超轻量协作机器人的应用场景、复合机器人及码垛机器人的定制开发等一体化服务。
基于现有积累,该公司接下来将重点构建以人形机器人为主导、以谐波减速机为支撑、以超轻量协作机器人、一体化关节、轴承耐磨强化涂层技术等为新增长点的产品布局。
在核心技术与产品创新上,川机器人的突破成果亮眼。官网显示,其曾先后首创国内玻纤移载机器人系统、国内首创燃气表装配机器人系统等。
零部件方面,2016年,川机器人成功研制精密谐波减速机,并于2019年实现量产。
据公开资料,2020年至2024年,该公司谐波减速机出货量分别为19962台、33534台、40759台、38758台、55723台,复合增长率约为29%。截至2025年6月,该公司谐波减速机出货量 3319 台,环比增 2.03%。
据Gangtise投研数据显示,2022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为14亿美元,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增长至704亿美元,年复合增速为63%。而这也成为川机器人发力的新赛道。
2022年,川机器人进军人形机器人赛道;2023年,人形机器人整机研发成功。
据悉,经过不断技术攻坚,川机器人开发出超轻量化和高拟人化的人形机器人产品—— T1pro。该人形机器人背后凝聚了多项核心技术突破:该机器人通过机电软三方协同测试,突破高集成高功率密度关节组件技术、人形机器人跨模态感知与人机自然交互技术、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感控技术(“大脑”)、人形机器人全身运动控制技术(“小脑”)、高性能人形机器人整机制造关键技术,成功推广交付到客户的应用场景进行测试。
除 T1pro 外,其还自研了足式 T1 Ultra、T1 mini 及轮式 C1s 等多款人形机器人产品,丰富了产品矩阵。
值得一提的是,2024年,川机器人与中兴通讯合作的人形机器人“Tina”亮相。“Tina”共 71 个自由度,接近实际人体三分之一的自由度,是目前全球市面上自由度最高的人形机器人之一。而中兴通讯凭借在感知、通信(网络)、算力三大关键领域的技术优势为 “Tina” 赋能。“Tina”不仅能与参观者进行自然流畅的对话,还可主动邀约拍照、赠送礼物,充分展现了高度的交互性与智能性。
在经营层面,川机器人近年营收保持增长态势,但尚未实现盈利。
2023年——2024年,川机器人营业收入分别为2,139.26万元、2,991.00万元;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-1.44 万元、-908.84 万元,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均为负值,营业收入最近三年复合增长率为 12.03%。
2024 年年报显示,该公司谐波减速机业务较上年同期上升 30.86%,人形机器人、协作机器人、一体化关节均实现销售收入。具体而言,谐波减速机营业收入 27,284,594.12 元,比上年同期增长 34.89%;人形机器人营业收入 1,260,756.38 元,毛利率 0.63%;协作机器人营业收入 347,610.68 元,,毛利率 - 19.95%;一体化关节营业收入 299,424.78 元,毛利率 64.90%。
客户方面,伯特朗机器人、意优机器人、传同电子科等为主要客户。
截至 2025 年 7 月 30 日,川机器人总市值为 7.56 亿元。
随着上市辅导的推进,川机器人有望借助资本市场力量,进一步加速技术研发与业务拓展。
节卡机器人将于本周五上会
8月1日,上交所官网披露消息称,节卡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节卡机器人”)IPO申请将于8月8日接受上交所上市委审核。这意味着的节卡机器人科创板上市审核进程迎来关键节点,距离登陆资本市场仅一步之遥。

2022年12月,节卡机器人正式启动IPO进程,并于2023年5月顺利获得交易所受理,迈出了实质性一步。不过,同年 9 月,因上市申请材料中的财务数据超出有效期限,需补充更新,上海证券交易所暂停了对其上市资格的审核。2023年12月,节卡机器人及时提交了符合要求的财务资料,审核随即恢复,IPO进程重回正轨。
进入2024年,该公司IPO相关文件的不断更新:1月、6月、12月,其相继更新了律师在不同阶段出具的补充法律意见书,以及发行人及保荐机构、会计师针对2023年半年报、年报财务数据更新版的回复意见,同时持续更新招股书,稳步推进上市进程。
今年6月、7月,节卡机器人相继更新招股书,并披露回复科创板第二轮审核问询。
最新招股书显示,节卡机器人拟募资6.79亿元,用于智能机器人生产项目和研发中心建设项目。
其中,智能机器人生产项目拟新建生产车间、购置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管理软件,进行协作机器人及相关产品的生产。该项目建成后,可形成年产 4 万套机器人及 5,600 套组件、800 套非标设备的生产能力。通过本项目的建设,该公司的产能将得到显著提升。
自成立以来,节卡机器人专注于机器人及其相关领域的研发与推广,围绕协作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、整机及应用已构建了完善的技术体系,并形成核心技术优势。
2023年度,节卡机器人协作机器人整机销量4,681台,根据IFR统计的全球销量数据5.7万台,其全球市场占有率约为8.2%,稳居行业第一梯队。
招股书显示,2022年—2024年(以下简称“报告期内”),节卡机器人营业收入分别为28,077.75万元、34,955.62万元及40,043.16万元;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573.57万元、-2,854.73万元、622.80万元;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分别为4.40万元、-3,567.93万元及-227.82万元。分产品来看,机器人整机是节卡的核心收入来源,收入分别为21,643.58万元、25,582.90万元、37,427.07万元,2024年占比达93.63%;机器人系统集成收入占比则明显下降,从 2023 年的 23.01% 降至 2024 年的 3.42%,收入金额从 8,037.20 万元降至 1,368.00 万元。
具身智能浪潮加速袭来的当下,节卡机器人志在提供一支能力互补的“具身智能特工队”,如JAKAK1双臂人形机器人、轮式人形 JAKAK1W、具身平台JAKALumi、腿足人形JAKAK1L。“JAKA具身家族”已与部分汽车产业链企业就人形机器人应用展开场景测试与验证,为未来发展开辟了新赛道。接下来,让我们拭目以待节卡机器人在科创板上市委审核中的表现,以及其在协作机器人与具身智能双赛道上的持续突破吧!
发表评论
登录
手机
验证码
手机/邮箱/用户名
密码
立即登录即可访问所有OFweek服务
还不是会员?免费注册
忘记密码其他方式
请输入评论内容...
请输入评论/评论长度6~500个字
暂无评论
暂无评论